来源:财经郎眼Daily作者:时间:2019-02-20
新年刚过,金融市场吹来了一阵暖风。
2月15日,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相关的金融数据,2019年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分别达到了4.64万亿元和3.23万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.56万亿元和3300亿元,创了历史记录。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.57万亿元,同比多增8818亿元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,同比多增77亿元,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,同比少减10亿元,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,同比少增52亿元,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,同比多增2349亿元,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,同比多3768亿元,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净融资1088亿元,同比多1088亿元,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,同比少207亿元。
可以看出,贷款规模、未贴现票据和债券业务出现了明显增长。国际方面,全球央行整体政策趋势转入鸽派,2019年将迎来新的宽松周期。好消息是,短期内不存在经济大幅回落的可能性,而另一方面,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,在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中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在宽松的趋势下,总量思维无法用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。经济下行压力下,银行想放贷,企业想拿钱,但影响资金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传导的两个因素:债务和货币宽松自身的有效性,都尚不明确的。
从历史的经验来看,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显然降低了,而分析师认为,货币政策效益递减的主要原因就是债务率过高。根据招商证券的研报数据,政府和非金融企业债务合计有166万亿元,较高的企业债是银行风险偏好降低的主要原因。
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工业利润放缓。2019年1月官方CPI、PPI指数均不理想,PPI仅同比上涨0.01%,为2016年9月以来最低。财新经过季节性调整得到的2019年1月制造业PMI进一步降至48.3,已经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,这意味着宽松可能并不会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。
另外,宽松政策本身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。比如,安倍晋三在2012年底出任日本首相之后推出所谓的安倍经济学,核心内容就是“质化量化宽松”,政策目标是2%的通胀水平,不过这个目标到目前也没有实现。根据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的观点,如果将金融宽松政策与物价及汇率紧密挂钩,继续无休止地购买国债,会让日本陷入“财政支配”状态,无从保障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。
最近一段时间,很多地方的新基建又开始纷纷上马,内容包括5G基站、特高压、新能源交通设施(充电桩)、高铁、地铁、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等。以高铁为例,根据“十三五”规划,我国交通运输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5万亿人民币,未来四年高铁将覆盖80%以上的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,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,新增通用机场200个、民用运输机场53个,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。
这些项目都要有一定资金支持,除了政府补贴或者直接参与投资的,从今年1月起,国务院允许地方政府重新发行地方债,地方举债也在加速。
但是这些政策工具都是有成本的,如果项目收益不及预期,地方政府只能再通过滚动发行来延期。另外,一年多前发改委叫停了一些地区的地铁项目,当时的理由是防范地方财政的风险进一步加剧,一年之后,部分地区的地铁项目又开始批复,理由变成了交通设施是“短板弱项”,是“能够促进有效投资的关键领域。”短时间内话术如此调整,有把基建当工具的嫌疑。
另外比较兴奋的就是股市,股市的情绪在岁末年初刚有了点回升,对于政策利好比较敏感。可能现在有人问,信贷爆发了,水涨船高,是不是资金牛就来了呢?
实际上,放水对于股市在情绪上是一个提振,但很遗憾,理论上来讲,企业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是违规的。所以最后还是要看企业的经营状况,这些都还需要时间。
最后是房地产。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宽松都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热潮的来临,不过这一次,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奇怪的一幕。与居民部门信贷突出增长相反的是,媒体和舆论反映的房地产市场行情依然相对冷淡,以往春节“返乡置业”浪潮,这次没有出现。如果这两个直观上相反的消息都是真的,那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,行情分化越来越明显,换句话说,房子还是要买的,但是不能乱买。
话说回来,单就1月信贷爆发而言,观察者可能都需要警惕,至少现在不排除春节错位因素的影响,需要稍晚些时候,将第一季度总体社会融资规模比照历史来看。
不过至少货币宽松和信用宽松正在途中,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:“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。”新的周期就要开启了,这次的故事会和之前有所不同吗?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关兴路217号官渡区电商产业园413-416室
电话:0871-63538815
传真:0871-63538815
邮箱:13320505698@163.com